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成书快五十年了,风靡了好几次,无论是港台还是大陆,都被无数人视为珍宝,通俗易懂化繁为简的文风,以及黄先生所称道的“大历史观”蔚然成风。 太太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看了好几个版本,在一次聊天中,我忽然意识到,我应该仔细阅读一下这一本书。 我之所以之前没有仔细阅读它,是因为我认为它不是一本严谨的历史读物,只是一本历史小说,没想到它已经开始像金庸先生的小说一样,开始混淆我们对历史的真实认知,唯一的区别是金庸先生告诉别人自己是杜撰的,而黄先生则煞有介事的称自己是“大历史”。 既然是“大历史”,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历史的严谨来重新审视这本书。虽然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但是历史还是有脉络可循的,小姑娘毕竟还是小姑娘,打扮成一个老太太就不对了。 本文前七章节与原书一一对应,第八章表达了笔者对本书所持历史观的看法。

第一章,关于万历皇帝

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现代社会,官僚体系既是权力的制约者,也是权力的维护者,大明皇帝虽然坐拥无上的权力,但是也必须接受臣子们对权力的制约,权力体系本就是一个生态,个人意志在体系面前,永远都是惨白无力的,哪怕你是皇上。

详情...

第二章,申时行

申時行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其父申士章為一富商。祖父申乾將其自小過繼徐姓舅家,故幼時姓徐。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聯捷壬戌科會試第二十八名,廷试拔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回歸本宗申姓。後受张居正提拔,曾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萬曆十一年(1583年),張四維父丧丁忧三年,申時行代理內閣首輔。萬曆十三年(1585年),張四維居丧将要期满时病逝,申時行正式出任首辅。为政以维持局面、调和皇帝和御史等諫官之间矛盾为主要基調;雖拯救不少觸怒皇帝者的性命,也因此被視為“首鼠兩端”。 --- 江苏人

详情...

第三章,历史上的张居正

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嶽,人称张江陵,湖广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人,荆州衛軍籍。祖籍直隶鳳陽縣,萬曆初年的政治家、改革家,權臣,期間官至太师、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长达十年,其間成為實際最高領導人,掌握最高權力。他知人善任,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等,镇守北部边防,为改革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卓有成效。任內推行一條鞭法與考成法,改革賦稅與官吏考核制度,影响深远。 --湖北人 详情...

第四章, 活着的老祖宗是谁?

给活人修的墓,埋葬的是什么? 详情...

第五章, 被罢官的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瓊山縣(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廣東番禺,明朝政治家。嘉靖己酉舉人,初任教諭,升知縣,為人剛直,以清官之聲名,譽滿天下。嘉靖末年上疏切谏,痛砭時弊,言忤世宗,下狱论死。穆宗即位後得釋,累升應天巡撫,人稱“海青天”。萬曆時,累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详情...

第六章, 抗击倭寇的戚继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17日),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人,明朝將領。戚繼光出身軍戶,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組成戚家軍,練兵嚴格,軍法嚴厲,創立新戰術,注重武藝訓練,多次擊敗倭寇,肅清閩浙的倭亂,戰蹟彪炳,從參將多番轉遷,升任福建總兵。後來戚繼光受命鎮守北方邊境防範蒙古,得到首輔張居正和兵部尚書譚綸的信任,擔任薊州總兵十四年,重修長城,建造塔樓加強防務,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顯赫。張居正過世後,戚繼光屢次被參劾,退休回鄉,晚境淒涼。 
戚繼光被視為明朝當時最有才能的將領,和他同時的將領,沒有人能建立如此輝煌的功業
--山东人

详情...

第七章, 虚伪的哲学家

李贽(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b],初姓林[c],名载贽,后改姓李,改名贽[d],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笃吾、百泉居士、宏父、思斋、龙湖叟、秃翁等,出身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是一位活跃于明朝万历时期之思想家。他致力于激烈批评和反思儒家与士大夫之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等,并因而在明朝晚期之思想变化潮流中引发热烈争议与关注。[1][2] 他否定传统儒学等规范之绝对地位,肯定个人的思辨和感知能力,但称这种能力必须出于他所提出之概念“童心”。[3][4][5] 他的代表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福建人

详情...

第八章, 小环境大历史

历史永远无法被看清,我们只能用流传下来的支离破碎的信息残片去还原,用自己的视角观点情感去粘合在一起,我们看到的历史其实只是我们内心所认为的历史,里面包含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失望、我们的抱负还有我们的抱怨。
当我们把历史当成工具的时候,我们研究的也就不再是历史,我们只是在寻找我们需要的残片混合着大量我们想传递的价值观拼凑起来形成利器。
西方的价值观和我们截然不同,相较于东方文化的兼容并蓄,充满了无数灰色与隐晦,西方则是非我其谁,成王败寇的社会达尔文化。然而,历史是社会文化的过去式,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时间切面的社会现实,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如此,站在西方角度,是决然无法理解的,黄仁宇先生虽然是华人,但是在国内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修养和历史研究,只是一介武夫而已,其历史知识、价值认知都是后来到了美国学习后,逐渐建立和形成的,是不折不扣的黄皮白瓤,整本书根本没有站在东方文化的理论认知体系里面进行分析和解读,被称之为中国的 “大历史”,委实可笑。

详情...